Random Posts
Tags
Categories
Recent Comments
- xlb on 你为什么会离开游戏行业?
- ychellboy on CD3:Flash 开发宝典
- Barenboim on 异步事件模型的 Self-pipe trick
- Barenboim on 异步事件模型的 Self-pipe trick
- wqchen on 异步事件模型的 Self-pipe trick
Links
Meta
Tag Archives: 创业
技术岗转管理岗会面临哪些问题?
这是之前我写的一篇知乎回答,先后获得知乎圆桌精选,日报收录和编辑推荐,起因是有人再问: 实在是对管理团队提不起兴趣,也不愿意离开现在的职位,但不这么做一方面会被后来的年轻人赶上,另一方面薪酬也提不起来。看了一些这方面的书,觉得没什么收获。 程序员从技术岗被提拔进入管理角色,常常面临几个不容易发觉的误区,处理得好能否让自己职业生涯更进一步,而忽略了却容易让自己掉坑里。 误区1:不要对立 【管理岗】和【技术岗】 有人是转了【管理岗】就把技术丢掉,觉得终于可以摆脱码农身份,希望做纯粹的管理,进而今后向中层,高层发展。须知到处都不缺纯粹的管理人员,技术丢掉了,哪天项目变动,不一定就需要你去做管理了,退回技术岗很不适应,恐怕就只有离职的分了;纯粹的管理人员需求量并不是那么高,一般都喜欢内部提拔信任的人,哪天你换个工作了,新公司看你初来咋到,人家凭啥信任你?顶多也只能给你个骨干或者副手的机会,以观后效。见过不少转纯粹管理的,除了一直高升的极少数几个外,大部分一旦项目变动或者换工作,基本就挂了。 还有人喜欢纯粹技术,有机会转管理岗的时候不去争取,觉得只有纯粹技术岗才能将技术做好。其实大可不必这么顾虑,管理岗的非技术事情是比较多,但工作分配相对自由,管理之余你可以静心研究一些对项目比较有用的核心问题。 我见过优秀的技术管理人员,本身技术能力很强,管理能力照样很强,某同事本身在原有行业管理近 400人的研发团队,切换行业后,从基层程序员做起,并没有谋求在新公司一定就要做管理岗,凭着扎实的基础,很主动卖力的在新岗位上工作,很快成为骨干,对整个项目做出了突出贡献,开始逐步分担一些招聘和带人性质的工作,凭借先前出众的管理能力,很快被重视起来,机会一来,立马得到提拔。 能力是你自己的,职位和机会是别人给的,你真有能力,谁也很难埋没你;你德不配位,即是机缘凑巧走上了管理岗,有点变动你也就废了。真正牛逼的人,放在哪里都能闪光,没人埋没得了你。 误区2:主次颠倒: 技术管理的终极目标是【搞定问题】,把你找来是要让你搞定一个个项目的,不是吃干饭的。管理本身的目的就是在有限的资源下达到既定目标。时间、人力都是有限的,如果资源无限那要你何用呢?即,大家搞不定了,时间紧了,需要你上的时候,你得二话不说顶上去,别想当什么甩手展柜,你又不是老板,你是管理者,没有哪里需要甩手掌柜,以为【分配别人工作】就得了;硬件一分钟买不回来,没有条件,短缺这样短缺那样,你得想办法解决;另一方面,该拼命时你得下得了决心鼓励团队向前冲,比如加班。 三观正的管理者,立场肯定要站在公司一边,该对大家有所要求的时候就要能对大家有所要求,谁都想做老好人,这个说多了,可能有些人又不爱听了,问题是你管理者不是基层员工。你只有对自己和团队严格一点把一个个问题搞定了,大家的收入才能往上提升,职业才能有所发展,这才是真正的对大家好;平时大家一团和气,每个人都过的舒服自在,如果最终问题搞不定,大家收入和职位上不去,那你是在害大家。 误区3:不能严格要求 团队的战斗力从哪里来的?严格的要求,统一目标。太抽象?我解释一下:
如何看待五年后产品经理职位将消亡的观点
消亡肯定不会,但是心态需要调整一下。 产品经理们的焦虑还要考虑历史进程和大背景,即行业主导权正在从产品向运营和营销转移。产品创新的空白点已经被密密麻麻的填满后,整个互联网正在由产品创新向运营创新和营销创新转变,在这个大进程中,有些缘来习惯了产品主导的从业者们一分钟变得不是那么习惯了。 有公司做了一个麻将游戏,一开始因为某大型麻将游戏开房间玩要买5元一张的房卡(可以玩个十多分钟),该公司第一个版本是房卡免费,开房间不需要钱,想以此去竞品那争取用户,结果没人玩,后来他们变聪明了,将房卡涨价到4元,然后诚招代理,以3元的价格给代理房卡,于是代理把身边的朋友都拉过来了,“XX麻将房卡要5元,我认识一个新麻将,和它差不多,房卡只要4元,我们去那里玩吧,你们如果找我买房卡,我还可以拿到3.5元的房卡,比官方更便宜点”。于是朋友纷纷跟着代理转投新游戏,利用这种多级代理模式,那个新麻将一夜间火了。 人家这是靠营销模式成功了,这样大大小小导致成功的例子,大到前几年的充值返利,游戏首充帐号,工会,小到个体产品的流量获取模式,这两年这样的例子可以数出几十条来,而大部分都是集中在运营层面的创新和营销层面的创新。产品创新的空白点,这几年被填的差不多了,因为产品大家都差不多,而运营和营销还有大量空白点需要填充,所以产品人员感到自身的价值在下降。
软件公司说开发一个拍卖 app 要15万元,真的有这么贵吗?
有些人欺负外行,漫天要价,你找个牛人,给他1万,再找两个学生,每人给他们3千,然后再花4千元买一年腾讯云服务器。合计成本: 10000 + 3000 x 2 + 4000 = 20000 不认识牛人?没关系,预算3万,找个老师,老师帮你搞定一切(牛人+学生)。 不认识老师?没关系,身边没有本地读书的同事朋友么?他们肯定有很多留校的同学啊。 简单点的话1个月就足够出活,慢点一个半月,如果这个方案比较接近您心理预期的话可以试试。 ———- 有人对 3000元是否能请到学生,1万元能否请到牛人的疑问,看你怎么说了: 学生嫌便宜的话,要告诉他们跟着牛人学东西,机会难得,跟他们说学校里学的都是死知识,你实际做一做才知道哪些知识怎么用,同时这个牛人如何如何牛,之类。不能光读书,有这个项目的经历和历练,明年他们再去一些大厂找实习,都是比较容易的,人生就像上楼梯,你要先把这一级踩踏实了,才能去够下一级,然后再下一级,如果他们简历上一穷二白,只有考试分数,谁要你啊?你朋友就是XX公司XX总,前两天还打电话给你找你推荐实习生呢,你觉得年轻人最重要的就是学习新东西的能力,是激情和执着,等等。 牛人嫌便宜的话,你可以找学校里面没出校门的牛人,他们技术一样牛,有厉害的学生技术比很多工作4,5年的人都强,却没沾染不良社会风气,不会跟你乱要价,再说如果一个牛人真的很在乎这点眼前利益,那他也不是什么真正的牛人。 你要跟他强调,不是找他做打工,是邀约他一起创业,共同成长,饿了么,课程表不都是学生创业的成功典范?人生重要的不是能力,而是选择是魄力,1万也不算低了,很多工作几年年的月薪也就这个数,除此之外这里还包饭包夜宵,团队气氛十分融洽,大家都崇尚工匠精神,这个是市里xx部门牵头的大项目,xx书记亲自过问,希望他目光长远点,不要在乎眼前小利,成功了大家一起分钱,视情况可以给他签一份他拥有本公司值人民币 10万元的股权的,云云。 我看有些app也并没有想的那么复杂嘛,找几个真正想做事情的年轻人,有激情能出活。
为什么技术总是被轻视?国内做技术能不能有较大发展?
陆贾对陈平说过:“天下安,注意相;天下危,注意将!”,天下太平的时候,文官得到重视;天下大乱的时候武官得到重视。大到一个行业的兴起,小到一家公司的创业期,或者一款产品的开发期,打江山的时候自然武将重要,守江山就是另外一回事了。 曾经建议大家远离 “没有技术基因” 的公司: 从大公司离职去小公司当 CTO 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从小处讲,这是权力斗争,即便武将出生的宋太祖都要杯酒释兵权,各大公司上市后 CTO 出局本来就是屡见不鲜的事情。即便一个产品组,东西出来前技术比较重要,所有人求着你,东西出来后,技术比较尴尬,所有人来怪你(怎么又出问题了?怎么那么慢?怎么要那么多人?)。 从大处说,这是行业规律,任何一个行业都是按照:技术主导->产品主导->销售主导 的模式进行发展。早期的技术壁垒逐步打破后,会变成产品为重,大家产品都设计的差不多的时候又会变成销售为重。但是这是一个循环,全天下都在拼渠道和折扣的时候,偶尔一两个革命性的技术或者产品创新,就又能将行业拉到循环的起点。 参考: 这个社会中,有真才实学技术的人,是否总体不如“非常会来事”的万金油混得好? – 陈鑫的回答 可口可乐和百事可乐已经走到销售了,服装行业走到产品和销售之间。手机在功能机时代基本就是拼销售和外观,基础功能大家都基本OK,界面也差不多,但 iPhone 出来后,重新将行业拉回到重视产品的阶段。 游戏行业也是一样,早年业内出名的都是程序牛人,近十年内,游戏业听不到任何人以技术闻名了,相反涌现出一大堆策划制作人,说明游戏行业已经脱离了技术为重的阶段进入了产品为重的阶段了。天下游戏一大抄以后又变成渠道和发行的天下,而就在渠道血拼首充号和分成比例的时候今年似乎又被重度游戏拉回产品为重这个阶段。保不齐哪天 VR /AR 技术再上一个台阶后,又重新将整个行业拉回起点了。 然而所谓的循环也只是短暂的,对于大部分成熟行业,不管怎么循环,三个阶段的稳定态,差不多都是以销售为主以少量产品创新为辅的稳定态,偶尔一两个创新可以在短期内将行业回归到 “技术为重” 的阶段,然而其后将继续回归所谓的稳定态。 建议的话,除去回到学校或者科研机构做研究外,大概有三个解法: 远离没有技术基因的公司,或没技术基因的创业团队。 寻找新的行业,对技术比较倚重的领域,或者从事专门提供技术服务的工作。 自己成长并学习更多领域的内容,出将入相。
从大公司离职去小公司当 CTO 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老板非技术或者非产品出生的,从来没参与过项目开发的,对技术工作想想太过简单化的,去了也白去。这样的老板,对 CTO 的定位就是 “魔术师”,好像招聘到一个厉害的魔术师过来,再宏伟的需求,只要 CTO 够牛,最多几天时间,他都能把想要的东西给 “变” 出来。这就是不懂研发的老板们对 CTO 的真实期望,你以其花一两年时间慢慢 “教” 会他研发的艰辛,还不如考虑一下换个地方。 再者前期东西做出来前你很重要,后期东西出来后靠运营的时候你就比较尴尬了。老板无法正确评估你的价值,东西出来后,技术做的好就是不出问题,老板看不到,看得到的时候就是出问题的时候了,好像每次赢得利润都是商务和运营的努力。 你需要争取资源和开发时间进行优化或者开发一些非功能性,界面上体现不出来的功能,你都会发现异常难以向老板说明他的重要性。 每次发奖金和分红的时候,老板都会心理暗自嘀咕,“我靠,技术那么高的工资,原来一直跟着我干的那帮商务兄弟们才拿那么点,利润又是他们创造的,好可怜呀。技术成天没开发啥新功能,老的也做不好,上周才出一次事故。。。。” 记住,这样的老板,对 CTO 的期望基本上就是停留在 “变魔术” 三个字上,出外创业,除了项目靠不靠谱,还得看看创始人的基因及期望。 等到哪天你离职时,期权股份一回收,你这两年就白忙了。 以上为身边大数据统计出来的结论,信则有,不信则无。